李彦宏,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搜索引擎发展初期,他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应用于搜索引擎中。1999年底,李彦宏回国创办百度。
现在,百度已成为中国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网站,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李彦宏的办公室门开着时,百度的年轻工程师可以直接进去和他讨论技术问题。身为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觉得自己一直就是个“工程师”。
创立百度之前,人在美国硅谷的李彦宏已跻身全球最顶尖的搜索引擎工程师行列,拥有着名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
在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拿到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后,导师希望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他“更喜欢工业界,希望能用自己的技术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不跟风,不动摇” 坚持做最好的中文搜索
2000年创业初期,百度名不见经传,公司只有7个人,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为中国七成以上网民导航,每天响应着来自世界各地上亿次的信息查询需求。李彦宏觉得,这一切得益于百度始终保持着对搜索引擎技术的专注,“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
这并不容易,百度在创业之初也有过痛苦的选择,最大的一次调整发生在2001年。
百度初创时,主要是做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技术提供商,并向对方收取一定的技术服务费。到2001年夏天,包括搜狐、TOM、雅虎中国在内,国内80%的门户网站都采用了百度的搜索技术,但李彦宏逐渐发现,为门户网站“打工”的盈利模式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尤其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很多中国公司不是想要最好的技术,而是最便宜的技术,这与我们的理念出现了冲突。”
打破原有的市场积累,一切需要推倒重来。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那个夏天,李彦宏和百度说服了投资人,决定从幕后走向台前,直接面对终端用户,“也就是这次调整,在战略上确保了百度这些年的稳定发展。”
“我制定了这样一个目标:要在中文搜索技术上全面提升,当年内就见分晓。”一年之内,百度最终完成了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闪电行动”。技术升级后,搜索流量一路飙升。2003年,百度的搜索流量比上一年增长了7倍,超过Google,成为最大的中文搜索网站。
现在,这家拥有2000多名工程师的公司,将每年营业收入的1/3花在技术研发上。
“10年创业,有酸有甜” 影响力和社会责任同时增大
2008年,央视曝光百度“竞价排名黑幕”,这场舆论风波对百度是一场挑战。李彦宏说:“风波的确暴露出百度的一些问题,但公司的基本面还是好的。通过这件事情也让我充分认识到,百度在知名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应该更加自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从创业走到今天已经接近10年,有酸有甜”。对于甜,李彦宏用了一句话形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技术梦想,非常有成就感”;对于酸,感受则更为复杂。
下一步何去何从?李彦宏坦言,虽然百度已是世界上少数几家掌握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公司,但与那些市值动辄千亿级别的国际巨头相比,差距依然不小,“目前国内很多互联网企业对于技术研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反观一些国际互联网巨头,他们有比我们充裕得多的资金投入到产品技术研发和技术人才抢夺上。这种趋势如果不改变,在信息领域最前沿,我们和人家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为此,百度建立了中国互联网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2008年底成立了新的搜索引擎研发中心,但李彦宏感到,单个企业的力量仍然有限,“能否发挥国家力量来联动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资源,甚至将互联网和搜索引擎研发的一些重点项目纳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整体规划?”这是他的期待。
“愿做中文文化的传播者” 推动中国成为新的互联网中心
一个朴素得近乎白屏的页面,敲入中文,点击“百度一下”……超过七成的中国网民,通过这扇大门,瞬间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专家们认为,互联网正逐渐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国家和民族文化流通的重要力量,搜索引擎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是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美国Google在全球搜索引擎中占主导地位,其在英文语种的搜索领域更是有着绝对优势。而随着Google的扩张,英文网页和文化的影响力也被广泛传播。目前不少国家已经有所行动,通过大力发展自主的搜索引擎,来推动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产业发展。
李彦宏认为,“百度提供面向全球的中文搜索服务,实际上也是中文文化的传播者。”据了解,百度与文化部联合推出文化共享搜索服务,实现包括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等机构的各类文化信息资源的信息化及广泛利用,这些信息包括古建、善本、戏剧等50多大类中华文化的精华。
“中国网民已超过3亿,跃居全球第一,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需求会在中国产生,而满足这些需求的创新将会异常活跃,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新的互联网中心。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提起行业和公司前景,李彦宏流露出藏不住的兴奋。